空鼓原因
1. 基层处理不当
- 基层未清理干净,有灰尘、油污、松散物等,影响粘结剂与基层的结合。
- 基层过于干燥,在铺贴瓷砖时吸收了粘结剂中的水分,导致粘结力下降。
- 基层不平整,凸起或凹陷处容易形成空鼓。
2. 粘结剂问题
- 粘结剂质量不佳,粘结强度不够。
- 粘结剂调配比例不当,过稀或过稠都会影响粘结效果。
- 粘结剂涂抹不均匀,部分区域过少或未涂抹到,导致瓷砖与基层之间有空隙。
3. 瓷砖问题
- 瓷砖背面有脱模剂等杂质,未清理干净,影响粘结。
- 瓷砖吸水率过高或过低,与粘结剂不匹配。
- 瓷砖尺寸较大或较厚,自身重量较大,对粘结要求更高,容易出现空鼓。
4. 施工工艺问题
- 铺贴时瓷砖未压实,内部存在空气,经过一段时间后形成空鼓。
- 砖缝过小,瓷砖在热胀冷缩时没有足够的伸缩空间,产生应力导致空鼓。
- 施工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,影响粘结剂的性能。
二、解决办法
1. 基层处理
- 彻底清理基层,确保无灰尘、油污、松散物等。
- 提前对基层进行洒水湿润,但不能有明水,保持适当的湿度。
- 对不平整的基层进行修补,确保平整度符合要求。
2. 选择合适的粘结剂
- 选用质量可靠、粘结强度高的粘结剂。
- 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调配粘结剂,确保比例正确。
- 均匀涂抹粘结剂,保证瓷砖背面和基层都能充分接触到粘结剂。
3. 瓷砖处理
- 瓷砖在铺贴前,将背面的脱模剂等杂质清理干净。
- 根据瓷砖的吸水率选择合适的粘结剂,确保匹配度。
- 对于较大或较厚的瓷砖,可以采用加强型粘结剂或采用干挂等方式。
4. 规范施工工艺
- 铺贴瓷砖时,用橡皮锤均匀敲打,确保瓷砖与基层紧密结合,排出内部空气。
- 留设适当的砖缝,一般为 1.5 - 3 毫米,以适应瓷砖的热胀冷缩。
- 在适宜的环境温度下施工,一般为 5 - 35℃。
如果发现已经铺贴的瓷砖出现空鼓,应及时处理。轻微空鼓可以采用灌浆的方法,将粘结剂灌入空鼓处;严重空鼓则需要将瓷砖撬起,重新进行铺贴。
尺有所长,明珠监理专注工业厂房监理31年,26道检验环节、699道管理工序 ,青岛明珠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,您踏实的帮手和顾问!青岛明珠建设监理咨询有限公司主要开展项目管理、工程项目管理、造价咨询等建设工程咨询管理工作,可对国内外各类建设项目提供全面的前期策划、技术咨询、造价咨询、项目管理、项目融资以及房屋建筑工程、市政公用工程和机电安装工程全过程、全方位的技术咨询服务。
尊客热线:186-6192-1992!